說個去年朋友家孩子的例子,初中就讀市區(qū)某初中,估分卡在一中的分數線,咨詢昆山某知名機構負責人,強烈建議報柏高,說是政府會對這所學校加大扶持,給予各種資源等等。朋友不放心,找了985讀研親戚的孩子,親戚孩子找了她的同學,同學在某初三任教,初三老師建議報志愿從高往低排,但初三老師怕自己意見給錯,又找了相熟的高中老師,高中老師直接說,不要瞎搞,老老實實從高往低排著報。
中考出分,距離一中1分之差,去了開高,剛進去時覺的這學校配不上自己,讀完一學期后,覺得自己配不上開高

。開學第一次數學周測,考了100+,班級倒數,被班級各路學霸碾壓。
再聊個關于學習之外的,鄰居孩子今年剛柏高畢業(yè),跟他家長聊天時,提到在學校排同桌的問題,他家孩子高中三年都是班主任指定排座位。某些高中是按成績排座位,開高排座位是按孩子自己的意愿自由組合,老師給了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。千萬別小看這個,高一面臨兩次分班,對于那些內向的孩子,同桌是自己熟悉的同學或者好朋友,會減少很多內耗和磨合期。
另外,開高每周會有個年級班會,幾個班級輪流出一期節(jié)目;還有高一與高二,高二與高三的校內足球比賽,都在給孩子減壓。柏高的鄰居,這一塊暫時沒聊到。目前也就認識這一個柏高的。真正上了高中就知道了,那些頂著光環(huán)進入頂尖高中的孩子,半年后甚至一年后有多少休學的,抑郁的,在學校正常上學的,又有多少每次考試都請假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