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盛夏時節(jié)
滿池荷花競相開放
荷葉田田,荷香盈盈
荷花的美
一半在文人眼里,一半在食譜里
古人喜荷
愛她的美貌與品格
不僅將荷奉為六月花神
更是以數不勝數的詩詞贊美它
吃貨喜荷
在于其全身上下
可遇而不可求的美味
今夏
奧灶館推出“荷花宴”
將整個夏天的浪漫留在餐桌上
帶來江南盛夏獨有的儀式感
🥰🥰🥰
荷香引箸,奧灶烹霞
7月28日
奧灶館亭林路店推出
夏宴·荷花宴
引得市民紛紛打卡
精致的木質六宮格里
裝著一碗熱氣氤氳的白湯奧灶面
一盤蝦仁澆頭、一份醬菜
一碟糖藕、一碗蓮子
一份藕帶、一杯綠豆蓮子茶
再搭配上
碧色的荷葉、粉色的花瓣、明黃的蓮蓬
“水韻江南”的飲食文化精髓
一下子具象化了
“這吃的不是一碗面,是一份詩意,太美了!”
市民郁女士特意找了靠窗位置
用手機不停找角度拍攝
甚至都不忍心動筷
一份情懷的保留、一片荷塘的盛開
一個荷花市集的開張、一份荷花盛宴的上桌
……
這是一場美妙的聯動
今年夏天
在奧灶館門口張羅起一個荷花市集
市民游客紛至沓來,熱鬧非凡
作為非遺奧灶面制作技藝,第六代傳承人的浦建強空閑時也會忍不住在荷花市集前徘徊、與花娘們聊天。當得知南漁村的荷花種植不僅是其產業(yè)根基,更承載了當地村民深厚的“水鄉(xiāng)情結”時,制作一份“荷花宴”的靈感瞬間迸發(fā)。當百年老字號遇見盛夏荷香一場關于美食與美學的對話就此展開。
奧灶館聯系上
“漁戲蓮葉南”荷花基地
與高新區(qū)社會事業(yè)局、南漁村
聯合打造了這場“荷花宴”
“這不是簡單的食材疊加,而是兩種文化基因的深度融合。”浦建強說,奧灶面承載著“水韻江南”的飲食文化精髓,其湯清面細的特點與荷花的清雅氣質天然契合。而荷花作為江南文化的經典意象,其可食性部分如蓮子、藕帶等,又為傳統面食注入了時令風味。這種融合既保留了奧灶面“一湯一面”的本真,又通過荷花元素拓展了其文化外延,展現出非遺在當代的創(chuàng)新活力。
從空間布置到菜品設計
“荷花宴”構建了一套完整的感官體驗系統
奧灶館內
荷花造景與背景裝飾營造出
“荷塘月色”般的用餐環(huán)境
限定套餐中,蓮子、鮮藕等農產品從荷花基地直抵餐桌,形成了一條從田間到舌尖的短鏈供應。
菜品設計上,不僅注重荷花的視覺呈現,更挖掘其味覺可能。
這種全方位的創(chuàng)新
使“荷花宴”超越了普通餐飲產品
成為一種可體驗、可分享的文化符號
這個套餐會跟隨荷花市集一直延續(xù)至8月底
未來
奧灶館還將以四季花卉為主題推出系列美食
讓非遺美食成為傳遞江南季節(jié)風物的媒介
這場跨界合作的經濟社會效益
也在多層次顯現
對南漁村而言
荷花從觀賞作物升級為綜合經濟作物
花農種植的荷葉、蓮子有了穩(wěn)定銷路
這種讓利于民的做法
既擴大了消費群體
又提高了村民收益
對奧灶館而言,“荷花宴”吸引了年輕消費群體,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的自發(fā)傳播,為老字號注入了新的品牌活力。
而對城市文化生態(tài)而言,這種合作模式創(chuàng)造了“非遺+農業(yè)+旅游”的融合發(fā)展范例。
當奧灶面的百年工藝
遇見荷花的自然之美
當市井煙火氣碰上文人雅趣
江南韻味便在碗盞之間舒展開來
這種韻味
既存在于郁女士手機定格的畫面里
也流淌在食客們
品嘗蓮子時的會心一笑中
更延續(xù)于昆山這座城市
不斷更新的文化基因里
/打卡攻略/
● 奧灶館(亭林路店)
○ 地址:昆山市亭林路155號
○ 電話:0512-57553979
● 奧灶館(虹祺路店)
○ 地址:昆山市虹祺路西城后街商業(yè)廣場B2區(qū)323號
○ 電話:0512-57998888
昆山高新區(qū)以荷為媒,深入推動我在昆山城里有點田“Tian”農文旅品牌建設。打造“漁戲蓮葉南”百畝太空蓮園,種植航天育種“太空蓮36號”,運用“蓮漁共生”綜合種養(yǎng)模式,形成“淺田種蓮,深水做漁”景觀,塑造農文旅融合特色亮點。推出荷花青團豆花、荷葉水果茶、荷花青提冰粉等“荷塘”甜品,推出荷葉茶、蓮須茶、蓮籽芯茶等農副產品,主題草帽等文創(chuàng)產品,構建“線上+線下”多渠道相結合的服務模式,實現產業(yè)鏈的延伸。聯動奧灶館及“蘇超”現場舉辦荷花集市,打造具有“煙火氣”的新晉夏日農文旅融合網紅IP,讓“小荷花”綻放“大光彩”。
來源:智美昆高新
分享到微信/朋友圈 領紅包
推廣